中國“反壟斷”出手次數不多,這一次,“反壟斷”將目標鎖定為汽車,并且展開長達3年的調查取證,何時出手?沒有人知道。
最近一個月,奔馳、奧迪、捷豹路虎,先后宣布官方降價:奔馳降低售后保養價格,奧迪全面調低零配件價格,捷豹路虎則降低部分車型售價。這些顯然不是這輪“反壟斷”全部,只表明,汽車“反壟斷”才剛剛開始。
車企搶在罰單前主動認錯
鑒于汽車行業的復雜性,國家反壟斷部門組織大量人力,借助相關行業協會和學術機構的力量,對進口車價格虛高暴利、售后過于昂貴、零配件被壟斷等問題進行全面調查。
從2011年至今,關于汽車反壟斷調查耗時已經超過三年,遠超其他領域4~6個月的調查時間,不出意外,有關部門已經掌握大量證據,隨時可開出罰單。搶在罰單之前,主動認錯,迅速整改,是截至目前為止,免除處罰最有效方法,似乎也是唯一方法。
有消息指出,經過兩年多的詳細調查,國家反壟斷部門將根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,對部分整車生產企業和配件生產企業開出罰單。如此看來,最近一段各路車企紛紛降價,有對反壟斷局示好的意圖,試圖免予或者減輕處罰。
豪車降價求自保
7月上旬,梅賽德斯-奔馳對保養服務價格進行明晰和調整,調整之后,奔馳售后保養維修價格在全國范圍內得到統一,保養菜單價格相比過去的套餐降了20%以上。
7月25日,捷豹路虎發布官方消息稱,8月1日起全面下調路虎攬勝加長版5.0V8、路虎攬勝運動版5.0V8以及捷豹F-TYPE敞篷版全系3個車型、6個車款的價格,平均降價幅度將達到20萬元。
其中,攬勝2014款5.0V8SC巔峰創世加長版的官方指導價將從目前的359.8萬元下降至329.8萬元,下降30萬元,成為此次調價中降幅最大的一款車型。
7月27日,一汽-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宣布于8月1日起下調所有國產車型零部件價格。降價后奧迪A6L的,“零整比”將從411%降至291%。用戶在使用和維修過程中的費用,大幅降低。奧迪方面給出的解釋是,本土化措施和規模經濟使得其可以“調整”在華銷售的零配件價格,并且為消費者提供“價格便利”。
“零整比”是啥?
所謂“零整比”,即將整車全部拆散,零部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。拆散賣,價格肯定比整車高。國際上,不同國家零整比不同,大概是300%。中國遠高于此數,今年4月10日,中國保險行業協會、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聯合發布了國內18款常見車型的“零整比”,最高的達到1273%,平均也達到465.15%。公布的18款車型中,6款豪華車的“零整比”平均值是591.29%,而另外12款車的均值只有402.08%。換言之,豪華車零配件價格虛高的現象要高于普通車型。
中國汽車“零整比”偏高,“罪魁禍首”是車企,也是規定。2005年開始實施的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》規定,允許進口汽車廠商通過總代理商制度建立銷售渠道。汽車進口商由此可以名正言順建立起壟斷新車售價、售后服務、零配件供應的網絡體系。消費者一旦購買該品牌車型,除該品牌指定渠道,別無他法可以購買到原廠零配件。
業界看法
調價是誠意還是作秀?
奔馳、奧迪和捷豹路虎的主動降價,引來一片“點贊”,并有望免除天價罰單,可謂一舉兩得。但在“挑刺人”眼中,三家豪華車企此番作為,作秀遠多于誠意。三家豪華車企此番降價都在其最為擅長、也是最為可控的領域內進行。
奔馳保養費用冠絕“ABB”,是不爭事實,也是奔馳急需解決問題,奔馳為此做了大量準備,包括人才儲備,經銷商網絡梳理,成本控制等。降低養護成本,提升競爭力,是奔馳中長期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奧迪國產車型零部件絕大部分已經實現國產化,需要進口的零部件少,受匯率與關稅影響小,整個零配件體系的價格和利潤空間可控。而且,奧迪在華有300萬輛保有量,降低零配件價格能讓許多車主“回心轉意”,從外面的修車廠回歸到4S店中。
與奔馳和奧迪不同,捷豹路虎在售后保養和零配件價格上,沒有太多可操作的空間:其售后網絡仍在高速發展之中,售后保養已成為經銷商主要利潤來源;由于是純進口車,零配件都需要進口,受關稅和物流等因素制約。于是,降低部分車型售價,不僅可控,而且效果顯著。捷豹路虎不乏大排量、全尺寸、售價高昂的車型,動輒數百萬車型,降價十余萬元甚至數十萬之后,依然是天價。假如只強調降價本身,不提車型原價,效果同樣震撼——都已經降30萬元,還不夠誠意?
但有分析人士認為,此次豪車降價一方面是受反壟斷調查,不得已而為之;另一方面,無論整車,還是售后,又或是零配件,此前定價偏高,有巨大的降價空間。在過去幾年,中國為許多汽車巨頭貢獻最多的銷量和利潤。以大眾為例,2013年,大眾全球營業利潤為117億元,96億歐元來自中國,占比高達八成以上。大眾主要生產普通車型,單車利潤不及豪華車企,大眾尚且如此,豪華車企每年從中國掙得的利潤之高,可想而知。
市場反應
真降還是“假摔”?
對于此次降價在業界引起較大反響,有贊有彈。真正能夠落實到消費者身上的實惠又有多少?
“廠家指導價向來都是名存實亡,汽車銷售最終價格仍由終端經銷商來控制,加價甚至壟斷現象屢見不鮮。主動降價根本改變不了終端價格!毙袠I人士告訴記者。
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,官方價格調整將在明日正式執行,目前在一些捷豹路虎經銷商處已經有了很多優惠活動,而且優惠后的價格還會比新的廠商指導價更低。不過,是否有貨就是另外一回事。記者從捷豹路虎品牌廣州地區授權經銷商處了解到,正常情況下,路虎攬勝從預訂到交付的周期依然在兩個月時間左右!敖荼坊⒌慕祪r對市場沒有實質意義。還有很多熱銷車型加價銷售,廠家根本控制不了!蹦称嚱涗N商負責人向記者透露:“路虎市場份額起來了,很受追捧,有些車對外長期缺貨,需要加價才能拿到現車早是行內公開的事情。廠家降價,但是經銷商該加價銷售一樣這么干!
此外,記者發現,少量品牌的試探性降價幅度偏小,國內售價仍遠高于國外市場。少量汽車配件和保養價格降價,更是讓人吐槽無力。以奧迪為例,最近宣布降價的居然是發動機、變速箱這些有可能一輩子都不用換的配件。
真正降價必須“三管齊下”
不知偶然,又或巧合。奔馳、奧迪和捷豹路虎此次降價,剛好分別涉及汽車反壟斷主要針對的三大核心領域:售后保養、零配件以及新車售價。這三大領域都是汽車利潤來源,單一方面降價,車企都能夠承受,成本和風險可控,甚至于,某一領域虧損可以從另外兩個領域彌補。
目前,發改委沒有透露關于汽車反壟斷調查具體針對哪一個領域,所有人都在揣測。有一點可以肯定,宣布降價之前,捷豹路虎和奧迪已經受到有關部門調查,奔馳表示,不是調查,是約談。調查和約談內容外界不得而知,但從三家車企隨后宣布降價和降價集中的領域中,不難反推出調查和約談的內容。
不同豪華車企,進行不同的反壟斷內容?這是根據目前信息,所能得到、相對靠譜的結論。對于豪華車企而言,如果結論屬實,雖痛苦,卻也不難接受。豪華車企最擔心“三管齊下”,售后保養、零配件以及新車售價,同時降價,那才是真正的“釜底抽薪”、“傷筋動骨”。
“三管齊下”,奔馳、奧迪和捷豹路虎做不到這點。國內有沒有其他豪華車企做到這點?抱歉,沒有!記者就反壟斷調查采訪寶馬、謳歌、雷克薩斯、凱迪拉克、英菲尼迪在內的豪華品牌,得到答復是:關注此事,但“未接受調查”,近期不會有調價舉動。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,受奔馳、奧迪、捷豹路虎調價影響,市面上出現多款“跳水”車輛,其中不乏主力車型。
行業影響
看來沒有想象中大
在美國,有許多巨頭因為壟斷而被拆分先例。AT&T公司曾是美國電信業巨頭,迫于反壟斷的壓力,多次被拆分成若干家小型電信公司。洛克菲勒被認定形成高度壟斷,控制價格,嚴重影響到其他公司和行業的利益,美國最高法院以壟斷之名將其解散,強行將其拆分成40個擁有獨立董事會的小公司。
可見,“拆分”是反壟斷的核心。那么,這一輪反壟斷調查之后,豪華車企就此沒落?自主品牌能從中受益?恐怕不能。中國《反壟斷法》反對的并不是壟斷企業,而是壟斷行為!斗磯艛喾ā吩谥袊两襁沒有執行過拆分公司。
那些以為可以從中得利的自主品牌,可能更加被動。豪華車企主動降價,壓力層層傳遞,處于市場最低層的自主品牌日子會更加難過,本就不多的市場份額,會被進一步壓縮。記者就反壟斷走訪廣州數家豪車經銷商時發現,因為降價,到店看車的客戶較以往有所增加。一王姓消費者告訴記者,本打算買輛普通B級車,現在直接奔馳,“算了一筆賬,保養費用下調,打了六折,還是可以接受的”。
中國消費者一向有豪車情結,這一輪豪華車企降價,會吸引一大批本不想購買豪車的消費者投入到豪華車企的懷抱。奔馳、奧迪、捷豹路虎現在降價,不會是這一輪反壟斷調查的全部,隨著調查進一步深入,宣布調價的車企會愈來愈多,有可能擴大到合資車企,車市掀起新一輪降價在所難免。
反壟斷不能一罰了事
“如果只是罰款,不從機制上進行改變,限制汽車企業手中權力,那么壟斷還會持續!币蛔灾髌放聘邔釉诮邮苡浾卟稍L時如此表示。該人士認為,目前中國整車廠商權力過于巨大,能建立單一品牌的經銷商體系,對經銷商進行區域限價,并對零配件采購和流通進行限制。消費者如果要獲得專業完善的售后服務和原廠零配件,必須在該品牌的4S店進行保養,并承擔更高的工時費。
假如新車能在4S店體系和社會大賣場之間自由流轉,消費者在社會修理體系中,能夠購買到正規的遠航零配件,那無疑會加速充分競爭,最大程度促使配件和服務價格下降,最終讓消費者受惠。
有業界人士認為,這一輪汽車反壟斷,政府部分支持自主品牌意圖明顯,希望恢復消費者對自主品牌車型的信心。但是,僅是要求豪華車企降價,又或是罰款,都只會虎頭蛇尾,無濟于事。自主品牌對汽車巨頭最忌憚之處不在于價格,而是汽車巨頭對技術的壟斷,對“消費者信賴”的壟斷,對經銷商資源的壟斷。
數年前,美國政府打擊豐田堪稱“反壟斷”的經典,巨額罰款只是一小部分,勒令召回數千萬輛汽車才是真正重拳。等到事情調查清楚,數年已經過去,而通用、克萊斯勒起死回生了。
記者觀察
買豪車可得
準備挨三刀
筆者一直建議者別買豪華車。原因主要是目前國內市場,豪華品牌溢價太高,同樣車型,同樣技術,豪華品牌售價要高出許多。在國外,豪華品牌與非豪華品牌車型售價很接近,奧迪A4只比邁騰多3000美元,奔馳C級只比君威貴5000美元。一旦選定豪華車,新車售價,是挨的第一刀。
售后保養是挨的第二刀,豪華車型保養一次的價格是普通車型的2~3倍,這還是此輪降價之后,如未降價,差距還更大。零配件是第三刀,只換不修,別說豪華車企,合資車企也常默許經銷商這么干。一個車頭燈3萬元,一副懸掛2萬元,假如你自己能找到原廠配件,價格可能只有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。
這一輪反壟斷調查,有關部門顯然是動真格,否則不會又是媒體曝光,又是調查和約見。但豪華車企的應對方法多得去了,降價?放開一個領域,消費者從三刀變成挨兩刀。罰款?沒事,掙那么多年的大錢,不在意這么點小錢。而不買他的車,這才是豪華車企的最痛。當然,這只是筆者一廂情愿。在中國,賣便宜了,有錢的大爺們還不樂意呢,如何彰顯身份?
|